以中秋为题材的交互式设计研究
作者姓名:许雯桢
作者班级:17数字媒体艺术2班
作者学号:170671234
指导老师:林舜美
作者班级:17数字媒体艺术2班
作者学号:170671234
指导老师:林舜美
创作思路:
从天文学来说,在这一天天上的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形如玉盘一样非常圆,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圆”之美称。目前经过设计团队的调研,具备这一设计主题的数字媒体产品较为少见,因此本次设计项目预计以此为设计原点进行开发。
本次设计项目的整理设计思路为以数字媒体交互APP界面设计为主体,结合原创的中秋兔子插画和IH5小游戏为辅助进行设计开发创作。
作 品 内 容
Content of the work
《月·圆》APP界面设计
本次设计项目的整理设计思路为以数字媒体交互APP界面设计为主体,结合原创的中秋插画绘制和IH5小游戏为辅助进行设计开发创作。本项目设计了以月亮为主题的一套UI界面,《月·圆》。初衷是借由与数字媒体手段将观月这科学探索活动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推广。本项目整体色调为深空蓝,这和月亮的图标搭配较为合适,整体有协调性。本次项目目前主要完成了APP界面的设计与开发,并完成了一系列的周边产品设计。框架主要分为五个板块,分别为首页、诗集、观月、市集、我的。
创作说明
《中秋。团圆兔》插画
插画的主题是源自于厦门的博饼文化。中秋博饼起源于福建闽南厦门鼓浪屿,由郑成功发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月饼文化外延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为了使这套插画呈现效果更具完整性,便把六只兔子的形象结合到一个场景当中。场景中心是一枚又大又圆的月亮,有人物、有房子、有月饼和灯笼。这些内容组合成一张完整的插画,形象生动。最后,在与导师的探讨下,又添加了两张凸显其他文化的插画,让闽南元素的插画更加饱满。一张是关于端午节粽子的,场景中心是一条龙舟搭载着粽子和奖品;另一张是拍胸舞。场景中心是四个人正在跳拍胸舞,兔子们则扮演了观众的角色。
创作说明
《中秋。团圆兔》插画及IH5小游戏
插画的主题是源自于厦门的博饼文化。中秋博饼起源于福建闽南厦门鼓浪屿,由郑成功发明,是闽南地区特有的月饼文化外延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为了使这套插画呈现效果更具完整性,便把六只兔子的形象结合到一个场景当中。场景中心是一枚又大又圆的月亮,有人物、有房子、有月饼和灯笼。这些内容组合成一张完整的插画,形象生动。最后,在与导师的探讨下,又添加了两张凸显其他文化的插画,让闽南元素的插画更加饱满。一张是关于端午节粽子的,场景中心是一条龙舟搭载着粽子和奖品;另一张是拍胸舞。场景中心是四个人正在跳拍胸舞,兔子们则扮演了观众的角色。
创作说明
《月·圆·》 app界面设计展示视频
Copyright © 2021 厦门华厦学院 | 人文学院 |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